当代的中国在六七十年代经历了一个割裂历史般的变革,一切文化与传统都从新来过,当然包括品牌。我们今天看到的国内品牌,都是八十年代以后的产物,都是从零起步的。那个时候播放的广告,不仅现在的眼光看很落伍,即使当时也都会觉得只是一个过渡,说得过分一些,广告手法老旧,实现手段粗糙,而产品本身都是一些拙于模仿的赝品。对于国货与洋货强烈对比的印象,主要是在那个时代建立起来的。我们现在的许多著名品牌也是这样成长起来的,虽然它们今天不论从管理到产品质量都国际化了,但它的品牌留给人们“土”与“劣”的印象就像伤疤,总会隐约作痛。
谁让他们诞生得太早,没有现在这么好的策划与执行能力。我们现在的广告制作水平及促销活动可以说已经发展到不让洋货的地步。近期福建那些服装品牌,由于刚一诞生的广告及促销形象都比过去强得多,从消费者心中来看,哪个都显得比业界龙头的雅戈尔与杉杉更时尚。我们在二、三线城市看到这些品牌专卖店的扮相决不输给国际品牌,而相反,那些改革开放之初已经大放光彩的老品牌,他们已经积累的资产,正受到年轻时某次出轨的伤害。他们的发展陷入了不尴不尬的境地。
正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OPPO(音:欧跑)出现了,为老品牌提供了一条品牌提升的道路。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广告,讲的是一对陌生男女地铁中相遇的故事,谁都以为这个高丽风格的广告,肯定是个地道的韩国品牌,恐怕就连掏钱将这个时尚的MP3买到手的消费者也不知道,这个品牌的东家是步步高。那个整天“小丽呀”的男士,要再想受宠,只能寄希望于地铁里的邂逅了。对市场极其敏锐的步步高总能带给我们一些新的东西,这一次是品牌的提升与再造。可以说这种突破是历史的必然,如果这次没有OPPO,也会有其他的offo,只是谁来突破的问题。我们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时期,“品牌升级”已经不能由人说三道四了,逆此,就是逆潮流。这也是我们特别关注OPPO的一个原因。本期话题将带来众多专家的观点与前瞻。
同样由于时间的酝酿,四年一次的“世界杯”变得越来越敲打人心,这使我们在这个寒意未消的日子,已经开始期待热天的啤酒与电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