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世界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的北京故宫,是目前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物。这座承载了中华文明辉煌的古建筑群,自1406年始建,到1420年完工,已经历经风雨走过了近600年的时光。而弹指一挥间,原本威严的故宫形象,已经在近两年开始了悄悄的转变--“萌萌哒”,是对它改变最恰当的形容。
而萌萌的故宫的背后,却又有着太多我们看不到的辛苦。单霁翔,这位年逾花甲的的老人,就是这一切的幕后功臣。他,也是第六代故宫博物院院长,故宫的“看门人”。
呕心沥血--只为将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
故宫又被称为“紫禁城”,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此住过。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被世界誉为“殿宇之海”。这座幽美与壮丽并存的宫殿,总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等待被人发掘。
曾有媒体问他:“新官上任三把火,你有哪三把火?”单霁翔幽默的回答道:“我一把火也没有,但是我准备好了雨,因为故宫古建筑群最怕火。”单霁翔到故宫博物院工作开始至今已有3年,而在这3年的时间里,古建筑、文物藏品和游客的安全成了他最重要的责任。为了熟悉故宫,熟悉自己的工作环境,单霁翔与其他“故宫人”用了整整5个月的时间才走遍故宫的每一所房间,其难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而传说故宫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经过他们详细的排查,确定了目前九千三百七十一间。在过去的七年间,故宫的藏品也被精确地清点了出来,共分为六十九个类别,共一百八十万七千五百五十八件套,每一类藏品都被清晰地进行种目编制。这不仅仅是一组数字的确认,更多的是一代代故宫人对历史的负责,对故宫的负责。
2020年就是紫禁城600岁的生日,为了把壮美的紫禁城能够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故宫人”从13年前就开始了对故宫全面的修缮。如今,他们希望通过“平安故宫”工程,使故宫更加平安。而故宫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的博物馆,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多,故宫博物馆也在不断负重。为了给故宫博物院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为了让紫禁城延年益寿地“活下去”,单霁翔与“故宫人”们做着我们难以想象的努力。
顺应时代的改变--这个故宫萌萌哒
歪脖子剪刀手的皇帝、段子手文风的折扇、古典风格的手机壳……故宫博物院原创的文创产品,已经足足有6754种了。无论是新浪微博还是淘宝店,故宫博物院都以其独特且接地气的形象,赢得了大批忠实的粉丝。这批粉丝下至学生,上至老人,已经在互联网上形成了一种风潮,可见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的影响力之大。
说到设计这些产品的初衷,单霁翔说,他希望那些没有机会或时间来参观故宫的人,可以利用更多的渠道享受故宫的文化。于是,单霁翔带领故宫人开始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一开始,他们为9岁至11岁的孩子制作了“皇帝的一天”,让孩子们了解到其实做皇帝也并不容易。虽然一开始单霁翔有些犹豫,但看到孩子们可以通过这种活泼的方式了解故宫文化,他打消了这种念头。随后文创产品的研发灵感,便“一发不可收拾”。深度挖掘故宫固有文化的内涵所在,考虑当下受众的兴趣点,与真正有想法的公司合作,故宫的文创产品,已经开始改变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方式了。这是一种充满创意的,且极具勇气的变革,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尊敬与发扬。
跨越世纪的传承--三代院长再聚首
张忠培--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第四任院长,郑欣淼--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第五任院长,与单霁翔一同来到《一人一世界》,畅谈三人与故宫的“特殊情缘”。三任院长分别见证了故宫不同阶段的成长,从最基础的防盗防火、清点文物种类到故宫文化的传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故宫人脚踏实地做出来的。对于故宫博物院中的藏品奏折,第四任院长张忠培老先生则逗趣地说:“皇帝的字写得不太好。”
如今我们站在故宫面前便肃然起敬,不只是因为它的大气磅礴,更是因为有几代人的悉心呵护,才有了今日文化积蕴越来越厚重,但却越来越完整的故宫。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子孙后代在参观故宫的时候不仅会折服于它的外表,更多的是能感受到它追赶时代的变化。而这就是下一个600年里,每个故宫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故宫,既是民族文化的承载,又是有顺应潮流的新面貌,所以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保护。本周五晚19:50《一人一世界》,故宫“掌门人”单霁翔带你认识一个不一样的故宫。《一人一世界》,遇见人生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