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的成功,既是由于当时社会开始打造“改革开放”的新社会共识,同时也标志着一个至今延续的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这一时代以电视为主导。中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在城市中迅速普及电视机,正是通过春晚,中国的电视找到了与公众“接合”最为明确的路径,也很好地塑造了电视的全民形象,电视作为重要公共娱乐形式和信息来源的时代开始了。
20多年过去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全世界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对于全球华人电视观众来说,除夕之夜,全家老小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像年夜饭一样,成为迎接新年到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与此同时,愈来愈热的“春节经济”也开始逐渐受到各界瞩目,而春晚广告更是成为商家淘金“春节经济”的战略高地。
央视春晚的广告收入这几年持续上升。2010年中央电视台黄金资源广告招标活动中,仅“春节联欢晚会我最喜爱的节目评选活动”冠名和春晚报时广告两项的中标额就超过了1.6亿元。企业的持续热捧证明了春晚广告对“春节经济”的兴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春节期间,人群、金融、物资、信息、艺术的大规模流动,带动了文化、商业、交通、旅游、电信、金融、餐饮各行各业全面繁荣,形成了独特的“春节经济”。 暨南大学商学系主任杨建华认为,春节经济的“龙头”地位不可低估,因为对于美好生活的祈盼无论何时何地都需要相应的表达形式与表现手段。过年是人们一年消费的集中体现。尽管现在大家不可能等到新年才有新衣穿、才有美食享用,但置办年货、孝敬长辈、关爱晚辈,依然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节日传统。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每年大年三十晚上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早已成为中国春节文化的传播与展现平台。近年来,春晚的影响力与品牌效应与日俱增,在时间上绝不仅仅局限于春节前后,在空间上亦不局限于中国。
资源稀缺性首推春晚广告
不知从何时起,传媒和公众开始瞩目春晚广告的经济价值,一方面表现为越来越多的著名企业(如:美的、郎酒、蒙牛、百度等)都搭乘春晚这辆“顺风车”,在5个小时的时间里,利用先进的传媒手段,向电视机前的观众大做广告,从而借助中央电视台最受关注的传播平台,获得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提升;另一方面,表现为“后春晚时代”演员出场费陡升、部分行业受关注度提高、商标或域名遭抢注、“魔术热”之类的商机乍然涌现,等等。
春晚的天时、地利、人和无疑是一种特别的稀缺资源,而这一稀缺资源的受关注程度之高也可谓是中国电视传媒界中最无可争议的。其实,春晚的经济价值正是一种注意力经济的体现,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对于全体中国人以及海外华人的强大吸引力,赋予了春晚广告最根本的市场价值。
中央电视台的黄金广告资源本就属于稀缺资源,而春晚则可谓稀缺资源中的翘楚。同样作为广告商钟情的宣传平台,与奥运会、世界杯等平台相比,《春节联欢晚会》在中国老百姓中的受关注度,以及所能覆盖的细分人群等方面,都要胜出一筹。事实证明,正如经济学告诉我们的,像春晚这种万人“艳羡”的稀缺资源,在市场上必定是处于高价位的。
2009年11月18日,在中央电视台黄金资源广告招标活动中,美的电器在招标第一时间段就以5201万高价拿下《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零点报时。郎酒集团以1亿1099万的价格,拍下《2010年“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活动》的独家冠名权,仅两项招标资源的广告额度就已经轻松跃过1.6亿。
低投入、高回报的传播渠道
在每年春晚广告价格不断攀升的大趋势下,商家赞助春晚的热诚度为何丝毫未见冷却?有关市场研究媒介专家分析指出,春晚广告,是品牌高端营销的卖点,是高度关注的卖点,也是高度接受的卖点。中央电视台的品牌背书效应提供了企业高端营销的平台,而观众对于春晚的高度关注与接受则成就了企业品牌的塑造。尽管春晚广告的价格逐年攀登新的高度,但是可谓真正物有所值,是众多企业眼中“低投入、高回报”的广告资源。
蒙牛有关负责人曾表示,从当初行业排名第1116位,到了现在成为领军品牌,蒙牛的成长与在央视春晚的广告投入密不可分。连续数年,蒙牛都是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赞助商,“在中央电视台春晚做广告按投入和产出比来说是最合算的。”
同时,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播出平台并不仅仅局限于中央电视台的各个频道。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春晚,全国共有400多家电视台进行同步转播。虽然当前网络媒体的兴起,已经对借助电视媒体成熟起来的春晚形成了一定的挑战,但由于网络在全国老百姓中的覆盖面有限,加之仍未探索出与中国年文化最佳的结合体,春晚在其“中国年文化载体”角色的支撑下,可以说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春晚资源的稀缺性依然显著。
对于春晚广告,中央电视台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金越认为,广告是社会经济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也是一个正常的经济活动,是春晚精彩演出的有力支持。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主任夏洪波说:“我们一直在强调,节目是广告的基础。春晚是全国老百姓都关注的一个视觉盛宴,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所以对于春晚广告的操作我们是非常慎重的。”
以“虎跃龙腾闹新春”为主题的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近在眼前。企业、观众与央视在春晚平台上实现的三方共赢,将描绘出一幅“品牌的力量”壮阔画卷。
“经过这几年郎酒市场的经营,我想用‘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句诗来概括郎酒在实施了‘群郎战略’后所收到的效果。集中销售力量,集中销售区域,集中三个香型的产品,步步为营,攻克市场。”郎酒集团副总经理李明政说。
对于未来三年郎酒的发展,汪俊林董事长提出了力争2012年实现销售100亿的目标。李明政告诉记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郎酒严把产品品质。“产品的内在品质是品牌的基础和灵魂。一个企业的成功,必须是有好的产品。行业内最好的产品必定是服务于大众,被大众热爱、追捧的产品。”为此,公司每年新建3000吨以上的高档酱酒酿酒车间,到2009年已达1.2万吨,力争3年内达到年酿高档酱酒2万吨。另外,郎酒集团还将投资20亿元打造二郎镇,改善其生态环境,从源头保障郎酒品质,这个项目已于今年1月20日正式启动。
央视平台不仅是促成品牌复兴的舞台,更是老品牌展示其品牌实力的战场。
美的:领导白电进军全球三甲
“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早在90年代初启用的广告语,一直沿用至今。
去年12月23日,美的电器与小天鹅签署了正式协议,小天鹅以8.63元/股向美的电器发行8483.2万股A股股份,共计约7.32亿元,用来购买美的电器持有的合肥荣事达洗衣设备制造有限公司9414.50万美元股权。荣事达洗衣设备将成为小天鹅的控股子公司,2010年上半年交易完成后,美的电器将拥有“小天鹅”、“荣事达”及“美的”三个知名的洗衣机品牌,形成“高中低”端产品齐全的业务线。
并购使美的在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领域迅速跃升至行业前列。为了配合大家电战略,在通路上,美的去年整合了营销平台,成立中国营销总部。“通过整合,我们把大家电营销放在同一平台体系上,相互借力,相互支持。”董小华介绍说,“过去冰箱和洗衣机,基本上停留在中心城市销售,很难下到三四级市场,空调的销售垂直性比较好,一、二、三级市场分布都比较均衡,中国营销总部就是要利用空调的渠道,迅速提升冰箱、洗衣机的占有率。”截至目前,美的在全国的专卖店已接近一万家,“它基本上做到了中国每个县都有,分销体系的密集程度已经完全能够支持新品迅速地覆盖到各级市场。”董小华说。
建立灵活销售体系的同时,美的还编织了一张立体化传播网。
针对消费者媒体消费习惯差异大的问题,今年更注重创意性地用好电视媒体。除特殊节目外,美的还签约认购了中央电视台2010年南非世界杯、冬奥会和亚运会的广告资源,与中央电视台联手打造栏目“美的时刻”。“我希望消费者在看到体育竞赛的每一个瞬间,都能不断地联想到美的品牌,不管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传递出一种拼搏向上的精神,就是最美的。”
和春晚报时广告一样,“美的时刻”也是由美的公司提出,经过央视广告部的统筹策划,最终得以实施的双赢方案。“只有和消费者同悲喜,才能让消费者理解品牌价值、接受品牌理念,能做到这一步才是最完美的。”
早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美的就策划了“美的瞬间”营销案例。在随后的2002年日韩世界杯、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6年德国世界杯、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世界体育大赛中,美的品牌营销从“美的”二字切入,坚持体育营销的方向,策划了“美的瞬间”、“美的时刻”等结合体育热点赛事的一系列品牌营销活动,实现了美的品牌传播的长期传承和积累。可以说,美的在央视的广告投放使其品牌实现了质的升华。 2009年2月和11月,在罗兰贝格分别为美的品牌做的两次调研中可以看出,在无提示的情况下,知名度从68%提升到74%,有提示知名度达到99%,品牌美誉度从63%提升至73%,“考虑购买”从47%跃升至73%,购买转换率从年初的22%增长至35%。
业内人士分析,美的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灵活变革的经营机制、抗风险能力极高的产业链发展战略优势和消费者认知度极高的品牌优势。美的进军强手如林的大家电,其产品、品牌、渠道、服务等整体综合服务能力面临更高要求,而同时,美的多品类、多品牌的综合优势也将充分发挥出来,有助于提升其综合竞争实力。
“今年,美的除了继续保持在白电领域的领导地位,销售目标要突破1000亿。”董小华说。
从郎酒的跨越式成长和美的集团化发展中能看出清晰的品牌主张,而传递这一主张的手法,两品牌不尽相同,却都选择了和消费者保持情感沟通的方式,并借助有效媒体资源进行放大传播。
责编: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