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部产品副总监 谢俊
4月15日中午,飞机抵达上海虹桥机场,我给新闻中心的韩锋老师发了条短信:落上海。韩锋老师回复迅速:欢迎战友!一起战斗吧!
“战斗”和“战友”,概括了我们这之后的工作、生活及一切。
上海世博,是CCTV新闻报道史上罕见的大规模长时间异地作战,也是广告部第一次派人深入前方,和节目部门并肩作战。这是一场大战,新闻中心先后投入上千兵力;这是一场持久战,前后持续半年;这是一场恶战,大兵团异地作战,地利无从谈起,天时也不靠谱,幸好,我们组织严密,战斗力强,团队合作,人和必胜。
根据工作安排,我和王熠婷的任务是深入前方报道团队,刺探一手节目信息,简而言之,和“深海”类似。初到上海,我们茫然四顾,心下惴惴——谁都不认识!好在,人在艰苦环境下特别容易建立阶级感情,这句话在我们身上得到了充分印证。很快,我们就和战友们熟悉了,开始了我们的潜伏生活。
“夜总会”
每晚八点,是新闻中心的总结协调会,领导和主要记者参加,大家戏称为“夜总会”。
我们一踏进会议室,就感觉里面杀气腾腾。前方总指挥庄殿君主任正襟危坐,脑后墙上挂了一幅帆船画,颇有海盗老巢的装修风格。一屋子的人,不管男女老少,人人挂着黑眼圈,个个疲惫而亢奋。新闻中心最早投入战斗,最长的已经在这里干了三个月。
不一会儿,地方部副主任申勇来了,小眼睛在镜片背后闪闪烁烁,夹着烟的手在桌子上方天马行空,说是要大干一场,组织一场“很牛”的海陆空直播。
这场海陆空直播的确很牛,是新闻频道推出的世博倒计时15天特别报道。邱启明在直升机上一路飞过去,边飞边说。飞到一个报道点上空,就把话茬递给那里的记者。天地接力对话,珠联璧合;水陆空看场馆,气象万千。
然而,这一系列美轮美奂的节目后,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航拍用的直升机隶属北京军区38军陆航团,起降机场归海军管理,没起飞前听海军的,一起飞就要听空军的,此外还牵涉军地若干单位。CCTV的摄像们一向都是最强壮最能负重的,但面对世博,也深深苦恼于园区浩瀚,设备沉重,双腿渺小。记者们能说会道,但也必须逼着自己做足功课,在这一世界级博览会面前,既要口吐莲花,又要事事求证。
在夜以继日的高强度工作下,战友们都疲惫不堪。因此,每晚“夜总会”庄主任的开场总是在稳定军心:“大家都非常熟悉世博园啦,工作起来顺心应手;如果来新人,还得从零开始。弟兄们再咬牙坚持一阵子,把美好的一面留在上海,把不美好的一面带回家去”。到申勇,三句话,分别代表了长官意志、古典文学和民间话语:“想跑没那么容易,跑了就别回来!”“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大家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干脆就一起蹦跶吧。”
这样的“夜总会”,天天在继续。是协调会,也是加油会,更是我们了解新闻中心工作的重要窗口。几天下来,我们大致摸清了世博报道的节目脉络。开园前以持续不断的动态报道为主,兼顾重要节点的特别直播报道;开园后将形成固定栏目、演播室直播和全天滚动动态报道三维一体的报道格局。
在这一报道格局后,新闻中心的战友们如陀螺般每天加速旋转。
演播室
到上海的第二天,就去世博园里暴走了一回,见到了CCTV的浦东演播室。演播室内部框架结构仿中国馆,主色调是中国红。玻璃为墙,环视皆景。世博园总设计师吴志强这样评价我台演播室:够美!——有这一句话,足矣。
4月23日,前方演播室正式开播,节目名为《世博上海演播室》。每天上午11点,下午3点在新闻频道播出。
第一次亮相很成功。申主任表扬大家,就用了三个字:“绝对牛”。前些日子,庄主任的脸就像云贵高原,天无三日晴。前方演播室开播以后,阴云渐去,晴空渐多。航拍的《璀璨夜上海》已经被领导们称为“大制作”。某天下午在电梯里碰到庄主任,他居然哼着小曲儿。的确,长时间的准备,就为了这一刻的精彩。演播室各工位操作娴熟,全流程通畅自如,记者在现场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渐入佳境。庄主任说已经“看到五月一号节目的曙光。”
有天晚上失眠,去机房转了一圈,灯火通明。专题组全伙在此,个个疲惫而亢奋。看了激情奔涌的吕牧版《西班牙馆》和静水流深的汪东升版《丹麦馆》,蔚为惊艳。邱启明和一位性感的西班牙女郎共舞弗兰明戈,自行车上的欧阳夏丹明眸皓齿,青春绚丽。再一次被战友们的实力震撼。新鲜的创意、足够的深度、钻石一样璀璨的央视主播,这样的节目怎能不好看?
4月3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世博会开幕式直播特别节目8点30分开始。7点59分,前方总指挥庄殿君和直播总导演何绍伟一言不发地坐在IBC导播间的沙发上,导播张君在调度一个摇臂。双视窗里,张泉灵在试话筒,身边有一个表情夸张的海宝。
8点30分,片头过后,直升机航拍开场,螺旋桨轰鸣。空中镜头推向浦东演播室。
世博开园,大幕拉开,这一天被战友们称之为“大日子”。然而,大家都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未来的184天,我们还将继续战斗在上海,为观众呈现出一届最精彩的世博会,为客户寻找最合适的世博营销机会,也为我们自己铭刻下“我战斗,我快乐”的座右铭。
责编: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