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宋鸿兵讲座
1965 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时曾问,井冈山的精神是什么?在场的同志回答是依靠群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勇闯新路。井冈山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锤炼出来的精华。毋庸置疑,先驱们为我们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到井冈山,必然要走一走朱毛挑粮小道。小道位于井冈山西北面黄洋界下面,原名“五里横排”,4.8公里的山路只是当年红军从宁冈挑粮上山路线的一小段,海拔落差却有一千余米。道路为羊肠小道,崎岖不平。“雄关如铁旌旗壮,小径挑粮领袖忙”,当年,毛泽东和朱德同井冈山军民一道,沿着这条陡峭狭窄的羊肠小道,一天往返 100多公里,把30多万斤粮食运上井冈山,解决红军的给养问题。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面对巨大的困难与挫折,革命最终能取得成功,是要付出大的努力啊。今天,我们重上井冈山,重走朱毛挑粮小道,对于我们做人、做企业都受益多多。
启示一:以“依靠群众”为愿景动力,培养精干团队。井冈山根据地革命斗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群众,访贫问苦,与人民群众促膝谈心,取得了广大边界人民群众的认同,这样才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粉碎了敌人的重重军事包围。同样,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要“依靠群众”,就是树立“尊重员工、依靠员工、发展员工、为了员工”的人本理念。毛主席曾说:“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可见人的重要性。 在太阳雨,我们一直强调,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我们提出打造一流人才流水线、一流产品线流水线、一流价值观流水线的经营战略。我的理想是在太阳雨内部塑造一支充满激情的英雄团队,因为只有当你拥有一个最有战斗力、最具创新意识的团队后,企业才会稳步、高速发展。
启示二:坚定信念,乐观面对困境。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场景:淮海战役尚未彻底结束,蒋介石见大势已去,慌忙携家眷以及金银珠宝逃亡台湾,战争还没结束就想着逃生。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岌岌可危的轰炸声中,毛主席他老人家居然仍在睡梦中,还是警卫把他叫醒,他却不急不慢地说“就是扔炸弹也不一定能炸死我毛泽东。”毛主席很自信,即使在“死”的时候也能看到“生”。国共两党元首,一个是贪生怕死,一个是舍生取义,这就是人生境界的不同。这个影片当时看的时候感触非常深,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东西。革命者,他一定是忘我的,包括生命。我以前说过,在生命的本质上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在生活和工作中,我是个积极的乐观主义者,因为今生得不到的来生也无法拥有,所以在和平年代,要不停地进行人生和事业的“革命”。
在江西干部学院
启示三:艰苦奋斗,砥砺前行。毛泽东、朱德等党和红军领导人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井冈山军民自己动手挑粮、种菜、编草鞋、挖草药、熬硝盐、办军械厂,依靠艰苦奋斗,克服各种困难艰险,打破重重包围封锁,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回头来看,太阳雨的发展过程就是艰苦奋斗的过程。太阳雨起步于苏北东辛农场,这个农场原是江苏建设兵团开荒建设的地方,也是后来全国知青的下放地。这里有部队军事化加上知识青年的先进文化,更多的是老一辈艰苦奋斗精神,相互融合形成坚强的“移民”合金文化,这是太阳雨企业强大的内在基因。艰苦奋斗精神是太阳雨人砥砺前行的动力之源,在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今天,太阳雨依然积极弘扬勇于吃大苦、耐大劳、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艰苦奋斗作风。一路艰苦奋斗,成就今天的太阳能行业巨人。
启示四:勇闯新路,打造高效执行力。秋收起义失败后,是继续强攻大城市还是转向敌人力量薄弱地区,暂时保存自己,成了当时争执的焦点。毛泽东力排众议,从敌大我小的实际出发,说服部队向敌人力量弱小的井冈山转移。体现了毛主席高效的决断力。辽沈战役中,面对东北野战军的迅猛攻势,当时蒋委员长打电话给下属,说你要抓紧拿出应对部署,那几个人在那商量,最后蒋委员长再去核查的时候,他们依然在那讨论。另一边,主席给林彪下了命令:这不是探讨,是命令。底下的人对这个指令尚存异议,林彪反应极其迅速:“少废话,按照中央的指令办”。看,国民党就是这样失败的。这就是执行力的问题,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你的执行力不强,你有再多的谋略,再多的方法,结果没去实践,都等于零,这就是执行力。执行力的首要因素是快速反应、果断行动。对于企业来说,终端市场的执行力决定一切。太阳雨通过深入各省、区、市的县城与乡镇市场,以铺地毯的方式在全国1600多个县城为基点,联动起全国近3万个乡镇的商家,建立了强大的终端执行力,而太阳雨创造性地构建二级渠道模式则确保了终端执行力的高效运行。整个公司,已经形成了从上至下贯通的高效执行力,这也是太阳雨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法宝之一。后来,该营销模式也被众多传统家电企业所追捧、模仿。
走在挑粮小道上
来到井冈山,带去的是对井冈山革命历史和井冈山精神的无限崇敬和求知若渴;离开井冈山,带走的是感动、震撼、体验和思考之下收获的井冈山精神的真谛。它将指引我和我的团队以更稳健的脚力走向明天。
责编: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