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4月18日,《舌尖2》开始热播,再次掀起全球对中国美食的潮涌好评,网络上甚至各种调侃证明中国美食的诱人。从贴吧的话题讨论,到微博的粉丝热议,各种渠道都在显示着美食对于中国人的吸引。央视索福瑞34中心城市数据显示,五一小长假期间,在竞争激烈的电视节目市场,《舌尖上的中国》II第三期《时节》更是在假期成为同时段所有节目的收视冠军,打败一票娱乐节目。
时节:餐桌上的四季轮转
四季更替,时节轮转,你是否还会留意,花什么时候开,燕子什么时候归来?
或许,正如《时节》一集的导演胡博所说:许多时候,当今中国人是通过四季的餐桌来体验节气的变化。
“不时,不食”是中国人饮食最重要的特征。在四季分明的国度,不同的时节,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美食。《时节》通过捕捉节令美食,展现传统中国人对自然的依赖与敬畏,表达我们对气候变幻的敏锐感知。
中国人对于时节的关注,首先着眼于粮食的生产。依存于土地的人们世代春种秋收,而时节囊括了农业文明的24节气与72物候。此外,节气变化也意味着许多独特节令美食的出现,比如这一集中即将呈现的美味,雁来蕈——这种相传只有在大雁飞来时才会出现的神奇菌子,与节气有着怎样的关系?您是否了解,只在春雷滚滚时生长的雷笋,是转瞬即逝的难得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