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中国人用“根”来缔结关系和维系情感,就像岁月打磨的古木,粗壮的根系向四周伸展却又紧紧围缠在一起,散落又凝聚,历久而弥新。
让古木穿越时空
一根古木的生命力是永恒的,它的沧桑坚韧蕴含着一种华夏风骨。
湖州长兴的古木博物馆是全球第一家古木艺术博物馆,世界各地的珍奇古木在此相遇,这些由于自然之力而成、历经岁月打磨的瑰丽奇葩,展示了远古山川的历史光影,也传递着苍茫林海的生命意境。
古木博物馆展品△
古木博物馆集科普知识宣传、森林文化展示和古木艺术鉴赏于一体,目前已有1000余件藏品,且多为不可再生的自然文化遗产,极具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为了彰显古木最本质的美,展品几乎不雕琢、不上色,以保持它的原生色泽纹理和奇特形态,所以一株大型古木从清洗、打磨、抛光到最后成型常常需要花费上月的时间,整个过程必须小心翼翼。
如今长兴古木博物馆已经变成了湖州的经典地标之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这里驻足观赏,时间被凝固,去细细体味被岁月浸染的美。
古木博物馆馆长吴晓红△
把“废根”变成艺术
对于古木博物馆馆长吴晓红来说,建一座古森林博物馆的愿望已经在心中存了很多年,从2010年起66岁的他开始前往青藏高原、昆仑山脉、缅甸、越南等国家地区探寻和搜集各种珍奇古木,重新赋予它们生命,使它们变成艺术品。
在吴晓红看来,自然里的“废根”是放错了位置的文化资源,这个和木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还决心用废弃的树根做成秦岭八百川,做成一种国魂,在小小的范围内也能穿越时空,把中国所有的名山名川都展现出来,最后达到森林科普,传承森林文化和森林艺术的目的。
古木博物馆展品△
在“枯朽”中寻找意义
古木巧株,枯而不腐。
枯木在华夏文化里承载着一种独特的美学道理,正如苏轼所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浓”,人们在枯朽中追寻生命的意义,在生命的最低点开启另一段全新的旅程。
古木博物馆展品△
古木的奇拙苍茫中所藏有的活力和风韵,暗合着中国文化历经岁月的韧性,也象征了人与自然美妙的和谐,用自然承载艺术,用艺术敬畏自然,这也是一种动人的文化创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