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今天,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雨水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春天。“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气温在10℃以上,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所以要注意防寒保暖,不要因为“拥抱春天”而受冻哦!
今 日 雨 水
雨水的到来,预示着春天的开始,大地复苏,万物生长。
《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三 候 三 信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也就是说,雨水时节,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几天之后,大雁也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欣欣向荣,适合踏青郊游,但是仍有寒潮,外出要小心春寒料峭!
人们把花开时吹过的风叫做“花信风”,意思是带有花开音讯的风候。雨水出现的花信风候为“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节 令 美 食
雨水吃什么?
雨水时节,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萧萧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气候回暖,容易口舌干燥,所以应该多吃些蔬果,以补充身体里的水分。
“豆苗,俗称豌豆藤。豆苗作为食品,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豌豆种出西湖,今北土甚多,九月下种,苗生柔弱如蔓,有须,叶似蒺藜叶,两两相对,嫩时可食。中医认为,豆苗性凉微寒,具清热作用,春天吃可清热祛火,还助于使皮肤光滑柔软。另外,豆苗还有利于消除水肿。本身鲜嫩清香,最适宜做汤。”
“自古以来,荠菜都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野菜。我国很多地方有阴历三月初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有的人还在这天采集大量的荠菜晒干,留着经常煮水服用。有的从三月春分荠菜刚吐出嫩叶时,就开始采摘当菜吃,说是此菜能治百病,对身体很有益处,称它为“护生草”。所以民谚说:“三月初三,荠菜当灵丹。”
万 物 复 苏
随着雨水节气到来
已经是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了
河开,雁来,春雨到
许多生命开始苏醒
也有许多新生命的到来
让我们一起
不负春光
奋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