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巨头五粮液的巨幅广告日前正式登陆纽约,在有着“世界十字路口”之称的时报广场亮相。而据说,要在这块纽约最贵的广告看板之一亮相,每月花费高达40万美元。
五粮液要走国际化,不管是自己需求,还是像其宣称的配合新华社的企业推介展示活动,总之亮相时报广场,每月40万美元的真金白银,是必须掏的。
按照国外媒体的观点,五粮液此举是继电影《变形金刚3》的植入性广告之后,再度有中国企业广告登上国际舞台,显示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与宣传,并试图摆脱廉价代工厂的刻板形象,甚至称这是重塑中国在全球形象的重要步骤。不过,此举在国内却非议连连。国人并不反对五粮液这样的“中外驰名商标”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但如果把品牌提升单纯地理解为做企业形象广告,未免对“品牌”一词过于玷污。我们几乎没看过“LV”在央视等媒体打过广告,但人家照样风靡全国。
一个让国人无法不担心的事实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五粮液打广告,最终埋单的其实还是公众。外国人也许有爱喝中国白酒的,但从基数上看,远远比不上国内。何况,像五粮液这样的白酒,怕是公款消费的多,人情往来的多。要知道,第一个推出万元白酒的企业正是五粮液,就在昨天还被曝光层层囤货推高售价,其疯狂行为已经使白酒成为腐败与暴利的象征。
可惜,这在酒企看来,却是完成品牌形象提升的必经之路,理由是国内高端白酒价格与国际洋酒品牌相比,仍相差甚远。对于这样的理论,我们只能用可笑来形容。不知道五粮液等酒企想过没有,欧美奢侈品品牌,赚的大都是外国人(尤其是中国人)的钱,但在本国,价格远没那么离谱。比如,法国红酒在中国可以被爆炒过万,但在国内,价格不过百八十欧元,甚至20欧元左右的红酒,已经相当好。这其中,有关税的问题,也有国人面子消费观的问题。而中国白酒,一味在价格上要与洋品牌拉齐,而忽视品牌内涵,赚的又是谁的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