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广告-中视同赢|央视广告行业新闻
“西游版”央视广告的真经:别拿噱头当创意  本页提供央视广告新闻动态,央视广告政策,央视广告企业新闻,央视广告行业新闻。企业把握央视广告新闻及央视广告行业新闻动向,可以更好的制定央视广告投放计划,取得更好的央视广告效果。  
网站地图| RSS| 收藏我们 

“西游版”央视广告的真经:别拿噱头当创意

   近些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令世界侧目,特别是自中国新车销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市场后,国外汽车公司对中国市场的讨好显得不遗余力,在品牌宣传活动、所投放的广告中,它们越来越重视“中国元素”。

  【唐僧师徒“一起开车上西天”?图为广告截屏】

  当然,在各大企业忙着把产品往中国文化上嫁接时,也闹出不少“杯具”、闹剧。近段时间最经典更恶搞的当属央视播出的某汽车品牌广告。骑着白马的唐僧看着一辆车驶过身边,对孙悟空说:“这辆车是为师想要的。”于是孙悟空变出一辆一模一样的车,师徒四人乘车穿行于都市之中……

  厂家认为创意还行专家评价创意真不行

  “人生何处不修行”,是该广告创意方希望传达的理念。但网友们认为,广告信息告诉大家,某车是一款“上西天的车”,谁买谁上西天。一时间这则广告在各大视频网站和微博疯传,部分网友认为这个创意太雷人,也有人认为有新意,“至少比那些浮夸的广告好得多。”

  “广告固然要讲究创意,但受众的联想可能更丰富。”湖北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冯桂林说,看到唐僧师徒,中国人会很自然想到“西天取经”,而“上西天”含有不太好的寓意,“中国文化中有很多‘潜台词’。如果一则广告表达的意思,与人们的文化心理相悖,那么广告的创意是不成功的。”

  笔者认为,“新基准国民车”的诉求点虽然亲民和贴近低端定位,但第一反应感觉是在山寨当年的甲壳虫(车型配置图片报价)。而更要命的是,广告选择了西游记人物作为模特,却忽略了唐僧取经的目的地——西天,这也是中国文化风俗中最大的忌讳。结果,唐僧师徒四人高高兴兴的开着某车,上西天去了。对于与安全息息相关的交通产品,这样的表达不能说注定失败,但至少会引起部分潜在消费者心理上的抵触。

  原本是想贴中国文化的热脸,但却掉进了中国人最忌讳的坑,这让人实在哭笑不得。如果在上市前,某汽车品牌能有一个更广泛的讨论和意见收集,这样的陷阱,就不会掉进去。

  究其原因,在于:

  其一,从思想认识上,日本和中国文化同宗,却又细微差别。加上个别日籍人士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在把握中国文化方面,反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其二,从组织结构上,与德系美系企业相比,日系车企往往倾向于使用内部的市场力量,好处是节约成本,利于内部沟通,但弊端是缺乏更为专业的广告和公关运作。

  其三,从文化本身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包罗万象,庞杂无比。其内涵和眼生的寓意,也往往没有唯一的答案。正如同在不同的时代,对不同的阶层,孙悟空和唐僧,都可以看做不同的象征性符号。这让任何试图以中国传统文化来包装自己的广告,总会冒很大的风险。

  日本企业在广告和公关方面的失误,并非个案。从早年丰田霸道让中国的石狮子向丰田车敬礼,到现在车企请大家开车上西天,以及丰田在屡次和质检总局召回较量中的失策,都应该让日系车企,好好的反思,日本人是否真的参透了中国文化。

  部分广告“雷人”语

  因为忽略了本土文化中一些约定俗成的“潜台词”,闹出笑话引来尴尬的广告不在少数:

  1、如果你不能给她一个名分,就给她一套房子(这是给小三撑腰吗?)

  2、女人对男人的要求,就是男人对西服的要求(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女人如衣服”这类歧视性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