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药集团紧紧围绕万庆良书记提出的“当转型升级排头兵”和陈建华市长提出的“做中国最好药企”的目标,以落实三大任务(振兴“大南药”、发展“大健康”、推进“大商业”)为抓手, 大力推进“新人才工程”建设,不断提升高端引领前沿发展,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2012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28.15亿元,同比增长29.58%,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荣获“中国百家优秀医药企业”和“全国医药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称号。2013年一季度,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34.49%;实现利润总额4.66亿元,同比增长15.95%。主要做法:
一、发挥高端人才的“引进”作用
充分发挥成功引进诺贝尔奖得主穆拉德博士担任广药研究总院院长的品牌效应,打造“无围墙”人才引进模式,建立畅通的人才引进渠道。通过高校招聘、社会公开招聘、项目合作或借助海外人才工作站、国际人才猎头公司及留学人员组织,抓好医药、医疗设备、法律事务、投资融资、市场经营、品牌策划、现代物流、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等专业人才的引入,特别是生物医药人才建设,努力
完成“百名企业家”、“百名博士”、“千名硕士”工程,建立“人才库”;探索建立“用人不养人,留人不拴人”的机制,依托项目和课题,通过咨询、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等方式,积极引进一批专利拥有人、学科带头人、项目研发工程师、职业经理人、高级技师等高端优秀人才。目前,广药集团拥有穆拉德博士及其团队,刘昌
孝、姚开泰、肖培根、唐希灿、陈可冀、李连达等6位双聘院士,以及来自乌克兰、俄罗斯的7位外籍专家。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博士(含博士后)近40人。
二、发挥模范人物的“引领”作用
发挥核心专家、两会代表、委员及民主党派的积极作用,建立“金点子”建言谋策制度;进一步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力度和广度,打破论资排辈的观念和做法,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只要有
才能、有水平,为企业做出贡献的,都应优先得到培养、提拔和重用,都应给予应有的物质和精神待遇,在全集团内形成“有才、有为、有位、有威”的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多元化人才激励体系。将人才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以及成果转化产生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推行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和期权激励制度,科技人员可实行项目负责制,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让人才真正“亮”起来、“香”起来、“火”起来。
三、发挥人才交流平台的“引荐”作用
通过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加强人才的交流使用。近几年,集团对营销部门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实行委派制度,对促进企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在更大的范围内采取更多的交流,特
别是做好各企业纪委书记交流任职工作。集团所属各企业可根据企业需要,提出调配申请,由集团推荐或委派、交流任职、挂职锻炼等,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通过信息化管理,建立人才库,收集掌握各类人员的信息资料,为人才的合理调整打好基础;通过由集团为下属企业招聘、推荐高层次和高素质人才的方式,为集团“十二五”规划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撑。
四、发挥人才保留机制的“引力”作用
集团还制定了《企业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与使用管理办法》,通过提供舞台、给予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待遇和尊重、关爱并举,形成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机制;创新激励机制,激励广大员工为集团发展多做贡献;建立健全以职务岗位为基础、以绩效考核为依据的考核评聘机制,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通过评选集团领军人才、重奖人才等做法,鼓励有作为的人员建功立业;对重要、关键人才全力保留,依据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实现全集团步调一致、待遇基本同等;探索自建保障房,为有技术专长且表现突出,但收入相对较低的基层员工解决住房问题。
五、发挥人才队伍培训的“引导”作用
今年内计划选派5-10名总裁参加EMBA硕士课程培训,并通过加强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集团内训师的作用,加大企业间内训资源的共享;利用两个博士后工作站、白云山神农学院、王老吉商学院、医药公司沙槐学院等资源,采取内部培训与导师制相结合的办法,加强人才队伍的培训,提高一线员工的专业技能;充分利用营销俱乐部、博士俱乐部等平台,加强精英人才的交流,切实形成“有才、有为、有位、有威”的人才氛围。
责编:肖斐